宜蘭詐騙財損破1.5億! 移民署與宜蘭地檢署攜手新住民齊「五招反詐」

(影音新聞)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於8月13日、14日,在新住民交流中心舉辦「志工及通譯教育訓練暨優良志工表揚」,為期兩天的課程包含通譯倫理及通譯技巧、家庭暴力及性侵防治相關規定及處理流程、跨文化敏感度議題及司法制度與常用法律詞彙簡介,共計28小時;課程採測驗制,通過者,核發2年效期之通譯培訓合格證書,以精進志工與通譯之服務知能與品質,保障服務對象之權益。
為加強新住民防詐意識,本次特邀宜蘭地檢署主任檢察官陳怡龍,向志工通譯以及移民署同仁介紹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2.0,強化「識詐、堵詐、防詐、阻詐及懲詐」五面向防護網,並特別著重於「識詐」面的教育宣導。
從內政部公布之打詐儀表板數據呈現,介紹詐騙當前實務狀況案例分析、歸納常見詐騙類型為投資詐騙、網路購物詐騙及解除分期付款詐騙。宜蘭縣7月份詐騙案件受理數289件、財產損失金額達1億5,108萬,詐騙觸角已延伸至民眾生活中,騙取金錢、帳戶資料甚至透過盜取FB、Line帳號擴散觸及率。
陳主任檢察官提到詐騙集團猖獗,甚至連宜蘭地院主管群組也遭滲透,透過傳送看似日常無害的友人小孩衝票數點擊連結,盜取群組成員的Line帳號,發送借款訊息,而使得主管群組也得被迫解散重組。詐騙集團常利用人性的好奇心或不甘心、不相信自己被騙,以為再付一點錢就可以成交等等先詐騙再恐嚇話術手法,利用一般人在資訊不對等、恐懼或驚嚇慌亂的情形下,完成詐騙。
移民署宜蘭縣服務站主任簡玉屏表示,此次除研習志工通譯課程與移民輔導知能外,亦藉由公開表揚本站之優良志工,鼓勵渠等持續進修精進專業,以提供民眾更優質的服務。此外,詐騙案件的發生除影響個人錢財及信譽外,對於家庭的影響甚鉅。民眾如收到不明訊息,應多一份留心謹慎判斷,亦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查證,小心求證以免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