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炸彈!婦人頭痛三年運動突昏倒 腦動脈瘤破裂險致死

(記者邱玉君/羅東報導)宜蘭一名49歲李姓婦人,本身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但經常頭痛,甚至右眼時常脹痛且流淚不止,症狀持續3年。一日運動時突然感到頭部劇烈疼痛後昏迷,送醫急救後才發現是腦動脈瘤破裂導致中風。經緊急血管介入性治療,不只撿回一命,也因搶救的早,日前已出院並透過復健,恢復良好。

李姓婦人的中風屬典型的大腦動脈瘤蜘蛛膜下腔出血,為2.6公分的腦動脈瘤破裂所導致,其致死率極高,若非李姓婦人緊急送醫,在最短時間內接受治療,恐怕也難挽回一命。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羅揚嵐主任表示:臨床上針對腦動脈瘤有兩種治療方式,一種是外科開顱手術,即透過開顱,用夾子夾住動脈瘤頸,以預防動脈瘤破裂;第二種方式為血管介入性治療,其一是栓塞手術,方法是經由下肢動脈進入,使導管順著動脈延伸到腦部,再將導管中的白金線圈填塞進動脈瘤,或是在血管內置入血流導向支架以改變血流方向,以上兩種血管介入性治療都可降低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雖然在病情允許下,歐美已逐漸視血管介入性治療為治療腦血管瘤的主要方式,但為確保符合台灣現況與適合台灣病人,羅揚嵐主任與羅東博愛醫院腫瘤中心吳思遠副教授遂著手針對兩種不同治療方式進行研究,期望獲得清晰的「存活率」與「醫療資源耗損」相關資料。

吳思遠副教授就我國2011年至2017年的健保資料庫大數據中心病人資料中,篩選出符合資格的8,102位病人,並於研究中發現:與外科開顱手術相比,接受血管介入性治療栓塞手術的病人具有更好的存活率,且整體住院天數、加護病房的住院天數都下降,對國家長期的醫療支出有明顯的成本效益。研究成果今年6月登上國際重量級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 與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羅東博愛醫院腦血管介入治療團隊身兼宜蘭縣唯一可提供動脈瘤手術、栓塞治療、動脈溶栓及取栓術的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羅揚嵐主任提醒:顱內動脈瘤的發生率約為1%,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不會有症狀,但若出現症狀可能就是蜘蛛膜下腦出血,致死率高達百分之七十。因此,若出現頭痛、脖子僵硬、眼瞼不自覺下垂等不適症狀,千萬別以為是小毛病就疏忽,還是要提高警覺。建議40歲以上民眾,每年於各健檢中心做健康檢查時,將自費項目-3T高磁場核磁共振腦血管攝影檢查(3T MRA)納入規劃,好早日發現腦動脈瘤以接受良好的治療。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