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香」對對 萬年富貴 宜蘭分署攜手在地大學創造里山香氛經濟鏈

(宜蘭大新聞中心/羅東報導)林業保育署宜蘭分署攜手宜蘭大學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張資正老師及陳瑩達老師研究團隊合作,針對宜蘭縣大同鄉英士泰雅部落的臺灣原民特色香料植物-「馬告」以及宜蘭縣員山鄉雙連埤地區原生林下原生植物-「紅果金粟蘭」進行香氛加值研發,為未來山村社區發展香氛產業經濟鏈奠定基礎。

從永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利用葉子、枝條等可再生部位進行加值利用對植株生長影響甚微,不僅能建立穩定的永續生產模式,也更有助於環境保護,若以經濟與林農生計的角度出發,其加值利用亦可作為短期經濟收入的方案,填補以木材收穫為目標的經濟空窗期,開啟森林收穫的永續利用新篇章。

傳統上,馬告僅有果實常被用於香料和精油加工,相對經濟效益不佳,透過馬告葉子進行成分分析與可利用性評估,馬告葉中的化學成分與果實截然不同,具備特殊的芳香特性及功效,成功利用馬告葉子的特殊香氣,搭配同為泰雅傳統文化植物-月桃,開發屬於英士部落特色香氛氣味,並協助在地青年發展馬告純露衍生產品。

此外,研究團隊亦與雙連埤地區在地青年共同開發紅果金粟蘭香氛茶飲及香氛液,輔導原民與在地青年利用傳統文化植物與特用植物進行創新利用與產品開發,紅果金粟蘭為傳統青草茶、茶飲應用之飲料作物,但隨飲食習慣與消費型態的變化,而在消費市場中逐漸消聲暱跡;所幸,透過在地的經驗傳承以及研究團隊的輔導,重新利用適合於林下栽植的紅果金粟蘭葉子,開發紅果金粟蘭香氛茶飲等香氛應用方案,除了拓展林下植物的特用價值,也為民俗特用植物重新加值,延續傳統飲食文化,創新台灣特有植物的加工潛力,進一步擴大林下經濟作物的應用範疇,提升其經濟價值。

透過合理的採摘與創新加工技術,不僅可以促進林下經濟的永續發展,還能平衡環境保育與在地經濟創新。未來,分署將以此研究為契機,持續深化產學合作,打造臺灣林業的全新價值,為地方發展注入新動能。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