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音新聞)
(記者蕭夢麟/五結報導)四十六年,是一條靜靜流淌的藝術長河。自1979年創會以來,宜蘭縣美術學會如同一座穩固的橋梁,連結著創作者的心靈與土地的記憶。今年,以《展望》為題的會員藝術創作聯展,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興創館登場,彷彿為蘭陽的秋日注入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創作能量。


展覽匯聚113件作品,媒材橫跨油畫、水墨、水彩、攝影、陶藝、雕塑、版畫、粉彩、書法、天然染與觀念藝術,每一件都像是創作者與土地對話的痕跡。這不僅是一場展覽,更是一場集體記憶的交織與未來想像的編織。


開幕式上特別邀請宜蘭在地學成歸國的音樂子弟,小提琴家廖晨安與中提琴家魏郡廷以卡農與莫札特、海頓的樂章,為展覽奏出序曲。副會長賴棟材老師吟詩《展望宜蘭》展目龜山海接天,望河一片冬山延,宜尋詩句太平嶺,蘭域好居到萬年。詩中讚頌宜蘭山川壯闊,流水柔情,遙想舊識文學巨擘李潼,與情歸蘭陽文化寶地。展現對學會深刻的期待與祝福。
今年的視覺設計,特別以已故前理事長陳俐莉女士的畫作為靈感,延續她對藝術的熱情與對學會的深厚情誼。開幕現場,陳女士的夫婿黃政能先生親臨,接受理事長李訓明的致意,場面溫馨,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展覽期間(11/9星期日下午兩點,於中興文化創意園區興創館),特邀請美學博士前亞洲大學「美術館」館長潘襎教授主講《土地、歷史、人——談藝術家的情感根源》,從創作的深層脈絡談起,讓人重新思索藝術與生活的連結。展場亦展出歷屆理事長王攀元、楊英風、林顯宗、陳忠藏等宜蘭前輩藝術家的經典之作,如同時光的座標,標記著宜蘭美術史的深厚底蘊。
宜蘭縣美術學會感謝文化局的支持與各界的鼓勵,期許會員持續創作、彼此砥礪,讓蘭陽的文化根系向下扎得更深,向外延展得更遠。《展望》不只是主題,更是一種態度——在藝術的光影中,我們看見宜蘭,看見彼此,也看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