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拾光道聚‧吉時相聚」 10/18 盛大登場!

(宜蘭大新聞中心/頭城報導)「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自2016年起,透過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的串連,逐步成為宜蘭地方創生的重要品牌。十年來,藝術季陪伴職人成長,連結社區居民,並吸引外地旅人走進小鎮。今年「2025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邁入第十屆,將於10月18日至10月25日盛大舉辦,以「拾光道聚」為年度主題,象徵十年積累的光陰,以及人與人之間因藝術聚合的力量。
2025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為將精彩内容提前與關心地方創生的朋友分享,並獲得更多夥伴的参與支持,於今日(8日)在金魚厝邊舉辦記者會,參與來賓包括頭城火車站站長 張建龍、東北角風管處大里站主任 蔡青霖、國立頭城家商校長 汪冠宏,以及參展藝術家黃興芳、林建宏、胡繼中、馮如敏、賴淑真、楊美華、林清標、明蓮花、許智陽、江財添、邱娉勻。會後,頭城鎮長蔡文益特別從百忙中抽空來此嘉勉金魚厝邊團隊的辛勞。
金魚厝邊執行長彭仁鴻表示,非常榮幸有更多的共創夥伴加入,如來自日本宮城縣由創業機構Three Days帶領的職人團隊,以及新住民藝術家主動報名,都更加豐富了藝術季的內容。此外,特別感謝國營臺灣鐵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車站作為展場,延伸了藝術季的場域。
由「金魚厝邊」主辦,藝術季串聯超過50間在地特色店家、社群組織與新住民藝術家,規劃藝廊展覽、市集、音樂舞台、互動遊戲、跨國工作坊與雙語體驗遊程,並擴大推出「十大藝廊集章活動」。同時,今年也首次導入人工智慧,推出AI生成旅遊推薦系統,開啟在地文化節慶與數位科技跨界合作的新頁。
十年積累,小鎮文化品牌的誕生
回顧2016年藝術季起步時,僅是幾位在地青年與藝術家共同發起的小型展演,如今已走過十年時光。透過每一屆的主題策劃,藝術季逐步將「生活即藝術、在地即舞台」的理念,落實於小鎮的巷弄與日常。
十年來,從扎根職人、跨國交流,到科技導入,始終不變的是以藝術為橋樑,讓人們重新認識頭城。執行長彭仁鴻表示:「藝術季是小鎮的文化實驗場。我們見證了職人的成長、社區的凝聚,也見證小鎮如何在地化、國際化並行。」
2025五大特色亮點
一、百大文化基地 × 小鎮職日生.常民生活展
本屆藝術季特別串聯「百大文化基地」,推出 「小鎮職日生.常民生活展」。展覽集結頭城在地職人,透過作品與故事逐一呈現他們的創作背景、生活方式與理念,帶領觀眾貼近小鎮日常中的真實樣貌。
二、產學跨界合作:AI打造專屬小鎮旅遊
今年藝術季首次導入 AI生成旅遊推薦系統,由淡江大學全球商業經營及決策分析研究中心與 AMD AI 技術協力開發,並由頭城青年團隊「金魚厝邊」及蘭城永續產業發展協會推動,串連超過50家在地店家,為旅客量身打造專屬的文化旅遊體驗。
三、市集與音樂舞台
藝術季期間,將舉辦結合在地特色的市集與音樂演出,搭配店家及市集消費和藝廊集章活動,完成闖關後,還有機會抽中飯店住宿券、遊艇體驗等五百多項大獎,帶動人潮提高買氣,共同營造特色小鎮。
四、十大藝廊展點 × 集章抽獎活動
延續過往在頭城駐留、生活、創作的時光碎片,透過藝術形式展現,在藝術季邁入十週年的光榮時刻,於今年擴大至 10個藝廊展點。參與者可在欣賞不同藝術作品的同時,讓觀展旅程更具互動與趣味。更期盼邀請曾到訪過小鎮的旅人,共同編織屬於本屆的感動時刻。
五、雙語遊程與跨國工作坊
回顧十年來頭城老街文化藝術季的累積與影響力,藉由跨界交流創造各種多元的互動方式,彼此分享經驗,在交流中孕育新的可能,從藝術巴士、職人工作坊、小旅行,再到拾光論壇的島嶼對話,延續精神,從藝術翻轉地方。
十年再出發 頭城的文化能量
藝術季十年來不僅陪伴職人成長,更推動小鎮逐步走向文化品牌化。從早期的在地展覽,到與日本宮城的跨國交流,再到今年AI科技的導入,顯示頭城正積極拓展文化邊界。
透過藝術與文化活動,小鎮不僅吸引外來觀光客,更凝聚在地居民,形成跨世代的社區連結。從孩童到長者,都能在藝術季找到參與的角色,這也是活動能夠延續十年的關鍵。
系列活動流程
- 10/18(六)開幕式:於頭城慶元宮揭幕,邀請職人與在地代表共同啟動。
- 10/18–10/25 系列活動:包含職人藝廊展覽、藝術巴士、市集、音樂表演、小旅行、跨國工作坊與集章活動。
- 10/25(六)閉幕分享:歷屆職人齊聚一堂,與民眾共同回顧十年藝術季的點滴。
活動資訊|https://yilanlane.com.tw/category/art/
活動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TouchengArtF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