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出宜蘭在地共鳴《宜舞宜情—回鄉跳舞》分享會暨成果發表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 2025年11月5日與7日於宜蘭演藝廳登場的《宜舞宜情—回鄉跳舞》分享會暨成果發表,由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主辦、何曉玫舞團(MeimageDance)策演,邀請來自宜蘭的四位舞蹈創作者回到家鄉,與在地社區攜手共創,以舞蹈重新感受土地、信仰與生活的節奏。
活動分為兩天舉行,由舞團營運總監方尹綸主持,現場氣氛熱烈。無論是信仰、戲曲、文藝還是教育,四位舞者都以自身的專業與生命經驗,回應宜蘭這片土地最深的文化記憶。

11月5日首場活動由舞者林柔雯與「東嶽廟陣頭團隊」攜手呈現,作品從信仰出發,結合陣頭儀式與現代舞的身體能量。觀眾驚呼:「沒想到現代舞也能這樣展現神將的身體!」,透過舞者的轉化與陣頭成員的真實肢體語彙,讓信仰不再只是儀式,而成為一種流動的身體祈禱。隨後登場的許嘉卿與「結頭份社區歌仔戲團」共演,融合歌仔戲的節奏與現代舞的律動。觀眾表示,兩代表演者之間的交流,彷彿讓傳統戲曲找回了新的呼吸節奏,也讓人重新感受到宜蘭在地文化的柔軟與力量。此外,活動特別設計的「身體暖身體驗」也獲得熱烈好評,有民眾笑說:「這樣的暖身活動好特別,讓我們在看表演前就進入身體的節奏。」許多觀眾更期盼舞蹈老師與社區能在未來持續共創、推出更完整的演出作品。



第二場11月7日的活動則由舞者簡華葆與「源緣文藝工作室」,以及簡慈儀與「復興國中少年劇團」接力登場。作品延續「讓舞者回家」的核心精神,從不同世代的身體出發,探索文藝創作與青少年表演教育的共鳴。簡華葆以細膩的舞蹈語彙串連在地社區的感受,與在地社區共舞,讓「創作與生活」的邊界變得柔軟;而簡慈儀則帶領復興國中的學生們編創出一段充滿熱情節奏的舞步,展現青春身體的能量與想像,將宜蘭的故事化為世代交流的橋樑。

策演人何曉玫及其舞團長期推動「讓舞者回家」的理念,透過舞蹈重新連結地方記憶,讓藝術不僅被看見,也被參與、被感受。宜蘭縣政府文化局表示,兩場活動相互呼應,構築出一幅從信仰、戲曲到教育、文藝的「宜蘭身體地圖」,象徵《宜舞宜情》計畫跨越地域、年齡與藝術領域的深層對話,讓舞蹈繼續在宜蘭的土地上發芽、流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