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力量質疑縣府僅在客家天穿日辦活動沒政策.縣府:早已擬定5大政策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客家天穿日前夕,時代力量黨部指出,宜蘭縣政府表示廣義的宜蘭客家人約有七萬多人,約是宜蘭六分之一的人口, 實際上不止這個數字,可見宜蘭的客家文化是厚實且融入在地的,縣政府作為主管機關,更應提出具體且深入地方的客家文化政策。

時代力量黨部所提縣府要落實作為的包括:

一. 親民的客家文化館

1/17宜蘭縣政府盛大啟用「宜蘭縣客家文化故事館」, 這是根據統計上宜蘭客家人口可能聚集的區域來設置, 這種政策考量,沒有考慮設置點的交通便利性,也沒有相對應的人力和經費的支持,過於形式化,無法有效地讓有興趣的民眾和觀光客認識宜蘭客家文化。

時代力量宜蘭黨部認為,縣府在客家文化館的選址上,不應捨近求遠,排除目前研究充分、與宜蘭的人文歷史高度結合且有豐富文物資產等相關館設的「阮義忠台灣故事館」、「蘭陽原創館」,以及「羅東林場」等場域中設立,不僅能夠更親近在地居民,可以更便利於推廣客家文化教育,同時也可以扣合在地的觀光景點,形成景點與景點之間的串連,更有利於推廣客家文化,同時也可以更加豐富薈萃的宜蘭的客家文化。

二、落實客家文化、語言教育

過去的宜蘭曾經有屬於自己的鄉土教材,也是台灣鄉土教材的先鋒。可惜的是,宜蘭縣政府只是把客家文化教育和推廣置於「民政處客家事務科」, 客家文化至少涉及文化局、教育處、工商旅遊處等單位, 我們主張應該要恢復「客家事務委員會」, 並擴大它的功能,來整合、協調宜蘭縣內客家文化相關的議題。

時代力量宜蘭黨部表示,不要只有天穿日辦辦活動,或是只靠中央客委會的補助或是被動推動!」呼籲縣政府,運用現有空間設立更親民與便利參與的客家文化館!並整合文化局、教育處、工商旅遊處, 恢復設置「客家事務委員會」擴大推廣平台。

縣府民政處回應表示,宜蘭縣廣義客家人口約7萬人,佔宜蘭縣人口比例約15%,自99年「客家基本法」公布施行後,縣府遂於100年1月1日成立客家事務科,作為負責宜蘭縣客家事務專責單位與推動窗口,協助各鄉鎮市公所與各客家社區發展,推動客家相關事務活動。縣府尊重各文化發展,亦努力推廣各文化傳承,打造一個多元友善的城市,是縣府努力的目標,在客家文化方面,近年來縣府努力在各目標方向來推動:

一、設置「宜蘭縣客家事務委員會」
邀集本縣客家團體代表、專家學者、縣府民政、教育、文化等單位共同組成,每年召開2次會議,來協調整合縣內資源,增進客家族群之權益,共同推動客家事務發展,本委員會成立至今已19年,持續運作中。

二、 客家語言傳承:
辦理「客語深根服務」、「客語生活學校」、「客語研習班」等語言傳習計畫,致力推廣客語傳承;另外也訂定相關獎勵要點,鼓勵學習客語並參加客語能力認證。另本縣宜蘭市育才國小同時榮獲客家委員會「推動客語教學語言獎勵」推廣客語績優教學者及推廣客語績優學校;此外,在全國國中小學客家藝文東區競賽上,本縣各參賽隊伍亦有亮眼成績,在客語教學傳承上不遺餘力,成果亮眼。

三、 客家活動辦理:
透過辦理「全國客家日」、「客家桐花祭」、「三山國王客家文化節」各項客家活動,來凝聚客家人的意識,並提供客家藝文展演舞台。

四、 在地文化深耕:
輔導、鼓勵及補助在地社團,辦理傳承、維護、推廣各項客家語言、人文、民俗、美食、技藝、祭典節慶、音樂歌謠及宣導等相關活動;另外也扶植在地社團打造在地客家文化特色,創造在地客家節慶,如「蘇澳山海客家文化節」、「大同玉蘭客家好食日」,喚回在地客家認同。

 

五、 客庄創生營造:
積極向中央爭取經費挹注投入客庄創生,目前業已輔導冬山鄉、三星鄉、員山鄉、礁溪鄉、大同鄉、蘇澳鎮等鄉鎮市公所,依各鄉鎮市的客庄特色,規劃在地的客庄創生環境營造計畫,藉以達到吸引客家青年返鄉,形塑在地客庄特色,進而帶動在地產業商機。

其中「冬山阿兼城、火燒城客庄生活故事廊帶計畫」更是宜蘭縣的客庄創生典範,冬山鄉為宜蘭客家人口聚集最多之鄉鎮,亦擁有全台密度最高的三山國王廟,冬山鄉在宜蘭縣的客家文化傳承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以蘭陽大興振安宮為起點,串連東興國小及伯公廟,另活化大興社區活動中心的餘裕空間,規劃成客家文化故事館,連結阿兼城(東城村)、火燒城(大興村)的客家聚落,希望能以冬山出發,讓宜蘭客家復甦、紮根、萌芽、遍地開花。

為提升本縣觀光效益,帶動客庄產業經濟,縣府積極向客家委員會爭取客庄券2.0放寬適用範圍,成功納入本縣羅東鎮、冬山鄉、蘇澳鎮、大同鄉、三星鄉等5鄉鎮列入適用範疇,目前約有百家商家受惠。

未來,縣府會更積極努力,結合中央、縣府及在地資源,從語言傳承、文化深耕、客庄營造等多面向來推廣客家文化,讓宜蘭客家文化持續被看見,讓地方傳統技藝延續傳承,讓社區觀光資源振興活絡,成為具有文化歷史底蘊的城鄉。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