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去頭城•漫活五漁村】踩線—在地職人領路漫遊,生態旅行年年有漁

(宜蘭大新聞中心/頭城報導)頭城烏石港以北綿延21公里海岸線,山海一線腹地狹窄,聚落緊鄰著陡峭山腳呈線性發展,因應地形,岩岸開發漁港、做潮間帶採集,沙岸則發展牽罟,就近討漁而生,小漁村各自隱隱獨立,過著里山里海的日常。

交通部觀光署東北角及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以下簡稱東北角管理處)委託臺灣生態旅遊協會從「閱讀生活地景」的方式切入,以社區聚落為單位,本次以「頭城五漁村」進行在地導覽培訓,與社區夥伴一起發掘解說亮點、導覽題材並設計遊覽路線,凝聚永續發展共識、共同推動生態旅遊。東北角管理處舉辦「頭城五漁村」區域成果發表試遊程,邀請21家旅行社同業踩線,跟著在地職人的腳步,實地深入走訪港口、梗枋、大里及石城等社區。

港口社區是台灣罕見以社區名義取得國際GTS (Green Travel Seal綠色旅行標章)認證的在地組織,推動生態旅遊多年。漫步在沙丘堤防上,享受海岸林林蔭所帶來的舒爽,《港口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娓娓訴說著「龜蛇擺海口」、「加留餘埔」、及「黃槿粿葉」等在地歷史文化;在罟寮吹起陣陣螺響中,參與成員前往烏石港北堤海灘觸摸著雪山山脈產生的黑沙,並尋找寄居蟹的家。7至9月適逢獨特物產鹽水月芭樂產季,金黃果皮略帶胭脂紅,濃郁香氣飄散,讓人享受「吃軟不吃硬」的軟嫩香甜! 若拜訪在地的懷舊復刻柑仔店,更能一併吃到限量的鹽水月芭樂冰淇淋消暑!

梗枋有著離龜山島最近的漁港與車站,是五漁村中最大的沖積扇腹地,並以森川里海的食農、食魚教育聞名。經過生態旅遊資源盤點,這裡可是「女力天下」!在地居民林淑貞推廣一支釣等友善漁法、食魚教育及料魚體驗,帶領遊客遊漁港、知漁場、辨漁法、識漁貨;《海邊的接力賽》瘋媽江昀蒨則用接棒的方式發起公益淨灘,將環境永續化為實際行動,自2022至今,執行近120場的接力賽,在106公里宜蘭海岸線清出超過30噸的海廢。另外還有徐鐿芹女士推廣跑山、登山車教學等戶外活動體驗;《頭城農場》卓媽媽(卓陳明)帶動食農教育,推出ESG旅遊,並透過綠色標章(GTS、GDG綠色餐飲指南、GSTC國際永續飯店、穆斯林清真…)等認證與國際接軌,這些女性都是促進梗枋觀光的重要推手。

大溪以漁港魚貨拍賣、觀光漁市聞名,吸引海鮮商家、饕客造訪。大溪特有的櫻花蝦,其主要漁場落在龜山島東南側,與東港齊名。鄰近大溪火車站共有三個移民聚落,分別以遠洋漁業、漁產加工、櫻花蝦產銷營生。當地也保留了這些聚落的文化,如自龜山島遷出的龜山里居民經營的船隻上常常繫綁著其精神指標拱蘭宮的順風旗;而住於大陳義胞所居住的忠孝新村,仍保留著大陳海鰻魚乾、魚麵等傳統技藝。有意深入探訪走讀,可洽在地地方創生團隊《海波浪》。

大里曾是宜蘭縣內輕便鐵道北端終點、出入宜蘭的門戶,先民在大里老街補給後直上草嶺古道,翻山越嶺進臺北城,這條路徑現在也是知名的健行步道;現今的大里老街仍然保留當時的傳統街道及古樸的聚落建築,更有溫暖誠摯的鄰里人情。《大里63》重現石頭厝的風華,主理人劉玟婷、楊文甄是來自外縣市的宜蘭大學研究所學生,被大里的自然人文風情深深吸引,遂蹲點創業,從事社區關懷服務,並預計在後續推出社區導覽及茶點供旅客體驗。

石城是臺灣定置漁場的發源地,盛產煙仔(鰹魚),也保存著傳統的石頭厝群。爽朗熱情的里長太太張錦秀,以清涼的石花凍飲歡迎團員參訪,在《石城定置漁場展示館》利用立體模型侃侃介紹這宛如海上大迷宮的被動式漁法,達人牆上彰顯著石城人協助建置、管理維修全台約60餘組定置漁場的榮耀!

東北角管理處游麗玉處長表示,成就生態旅遊的關鍵契機,在於找到「對」的人,有「在地人」蹲點深耕,分享在地生活方式,經營在地產業,也有「願意對在地有貢獻的旅人」支持綠色消費,透過在地食宿遊購行的體驗增加與當地的交流互動。經由此次「來去頭城•慢活五漁村」踩線,參與的旅遊業者表示深受在地職人的故事感動,驚艷此區豐厚多元的生態旅遊資源,盼成為最好媒介,透過聘請在地人講在地故事,鼓勵購買在地當季產物,增加旅遊停留時長,並依照客層屬性設計永續、低碳的在地遊程。

【頭城五漁村】閱讀微地景生態旅遊 – 在地導覽/體驗預約洽詢
·港口社區發展協會 李世田理事長03-9777768、0982-120568
·林淑貞0937-908516
· 海邊的接力賽 江昀蒨 0952-010380
· 海波浪 seabelongings 夏小姐 0932-596386
·大里63 楊文甄 0962-042365;劉玟婷0972-979837
·石城社區發展協會 張錦秀(里長太太) 0983-900443
·臺灣生態旅遊協會 02-25151906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