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視導救災動員演練 盼提升全民安全實力應對災害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總統賴清德今(19)日上午前往宜蘭視導「114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震災動員演練」,肯定中央地方共同合作完成高強度複合式災害演練;他並表示,除透過平時演練,強化民眾防災意識及訓練防災技能外,國防部也印發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期盼讓國人更有能力應對天災地變或地緣政治帶來的挑戰。

總統首先前往宜蘭科學園區滯洪池觀看「海嘯救災動態展演」及資通訊設備器材展示。隨後至宜蘭運動公園視導救災支援集結據點,包括指管作業區、智慧化海嘯避難搜救、資通訊作業區、防災協作中心、行動超商、戶外收容、國軍及慈濟救災裝備器材、經濟部緊急避難食品等展示及緊急擴充醫療演練。總統行經各縣市營地時,也與特搜隊隊員們致意。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國家感謝參與今年「國家防災日」大規模動員演練的所有人員。並表示,臺灣幾乎每年都會碰到數次颱風,每隔一段時間,不同地點也會遭遇地震,最嚴重的是1999年9月21日中部大地震造成重大傷亡,帶給地方與中央很大的衝擊。因此,政府特別將9月21日訂為「國家防災日」,每年從中央到地方攜手民間團體、各領域人士一同進行防災演練。

總統指出,這幾年來的演練已累積數項成績,第一,建立預警系統,爭取寶貴時間,讓民眾事先可從手機收到訊息,電視也會插播,提醒地震即將來襲,應迅速找到保護位置並做好防護動作。第二,強化民眾防災意識及訓練防災技能,保護自己又可以幫助他人。第三,透過持續防災演練,就地震現場做緊急應變措施,將傷害降到最低。中央也會攜手地方修復或重建各項受創的基礎工程,期盼國家更堅韌,更有能力應對天災地變或地緣政治可能帶來的挑戰。

總統感謝所有參與人員投入演練,以及中央與地方的共同合作。並提到,今年災害模擬情境為琉球海溝發生8.5規模地震並引發海嘯,從稍早蘭陽女中、宜蘭科學園區到現在,有地震、也有海嘯的防災演練,更提高強度進行複合式災害演練。此外,每年例行的傳統式災害演練也越做越熟練,值得肯定。

總統指出,為了讓國家更有韌性,總統府成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逐步結合各界打造更具韌性和防衛力量的國家,演練時也特別留意飲水的供應,此次特別肯定慈濟研發可攜式行動淨水器,實際解決飲水問題。

總統也提到,今年丹娜斯颱風來襲,造成斷水、斷電及通訊中斷,3項公共服務中,自來水首先恢復供應,耗時約5-6天,其次是電力,約12-13天後搶修完畢,最後則是通訊,在電力和基地台修復後才恢復。對於此次消防署與民間電信業者共同合作,結合公私力量發展5G通訊,同時中華電信、遠傳電信及台灣大哥大的夥伴也都參與演練,也給予肯定,並期盼未來通訊韌性應比照自來水和電力,全力投入搶救,盡速恢復三大重要公共服務。

總統也肯定國防部軍醫局、國防醫學院與廣達電腦合作開發資訊整合系統,協助當戰地開設時,也能運用科技連結至服務中心或醫學中心,導入科技、運用創新作法,強化防救災體系。

總統表示,不只臺灣每年會面臨颱風或地震,今年緬甸、俄羅斯、阿富汗也都發生大地震,這是全球性的問題。天涯若比鄰,當臺灣有需要的時候,國際社會給予幫助;當國際社會需要的時候,臺灣也會給予幫助,平時互相學習及合作,共同提升防救災技能。感謝美國、德國、法國、波蘭、日本、韓國、澳洲、以色列、立陶宛、土耳其、英國、芬蘭、斐濟及菲律賓等14國救災人員及各國駐臺使節代表,一同參與演練。

最後,總統提到,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特別委託國防部印發新版《臺灣全民安全指引》手冊,提升臺灣全民安全的實力,平時除了演練外,每位民眾家裡至少都應備有一本,當地震、颱風來臨時,才知如何保護自己;當地緣政治變化時,才知如何因應。

今天包括行政院政務委員季連成、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德、內政部長劉世芳、衛福部長石崇良、國防部次長柏鴻輝、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林飛帆、宜蘭縣代理縣長林茂盛、縣議會議長張勝德及多國駐臺使節代表等亦出席該項活動。

標籤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