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台灣幻想曲》宜蘭首演糖果雨灑落夜空 〈葛瑪蘭公主與龜將軍〉與林燈故事搬上舞台,傳遞家鄉之美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市報導)紙風車劇團「紙風車368鄉村兒童藝術工程-永續啟航」8月30日晚間在宜蘭縣立體育場館前廣場熱鬧登場,帶來專為孩子設計的全新劇碼《台灣幻想曲》。現場湧入數千名大小朋友,跟著紙風車的演員們一同進入奇幻世界,笑聲與掌聲此起彼落,壓軸時,更在出席嘉賓的帶領下,從舞台灑下象徵祝福的「糖果雨」,不僅為孩子們帶來驚喜,同時也為林燈基金會深耕宜蘭35週年獻上特別的生日祝福,在歡笑與感動中圓滿落幕。

「紙風車368鄉鎮市區兒童藝術工程」自2006年起步,19年來已在全台368個鄉鎮完成二輪巡演,累積799場演出,去年再度啟動第三輪,以「永續啟航」為核心主題,將國家戲劇院級規格的演出帶到孩子身邊,持續透過戲劇傳達愛與創意,陪伴孩子面對全球性的AI變局,勇敢迎向未來世界。

中保基金會董事長林建涵在現場致詞時指出,紙風車與基金會的情誼要追溯到其母親莊素珠女士擔任基金會執行長的時期。莊女士對藝術教育與弱勢孩童有著深刻的遠見與投入,當年她大力支持紙風車的各項計畫,讓孩子不論身在城市或偏鄉,都能走進劇場,也能因為藝術而看見更寬廣的世界。他表示,能夠再次支持紙風車在宜蘭演出,不只是延續,更是對母親心願的一種實踐。

本次於宜蘭首演的《台灣幻想曲》特別設計了五個段落,內容既有趣又寓教於樂。開場的〈唐吉訶德〉鼓勵孩子勇敢追夢、面對挑戰;〈身體練習曲〉則以舞蹈和肢體表演結合世界名畫,展現藝術之美;〈剩食的逆襲〉為全新創作的互動單元,藉由食物角色化的趣味形式,推廣珍惜食物、不浪費的永續觀念。

(〈家鄉的故事〉特別融入林燈先生的故事,重現他一生回饋家鄉、關懷教育的精神)

隨後登場的〈家鄉的故事〉,特別將宜蘭的神話傳說〈噶瑪蘭公主與龜將軍〉搬上舞台,呈現蘭陽平原與龜山島之間的連結,同時融入了宜蘭子弟林燈先生的生命故事,並帶領觀眾回顧中保基金會前執行長莊素珠女士過往對宜蘭孩童的深切關懷,希望讓孩子們透過戲劇認識家鄉之美,也能認識這些影響地方的重要人物,來傳遞回饋家鄉、愛與分享的精神。最後則以充滿魔幻的黑光劇,為演出劃下繽紛而精彩的句點。

紙風車劇團團長任建誠表示:「〈噶瑪蘭公主與龜將軍〉雖然是一個真實流傳於地方的神話故事,但它其實是因應環境與生活而衍生出來的,也帶著教育的意涵。孩子若能理解自己土地的文化底蘊,就能從中建立更深的歸屬感。我們希望透過戲劇,讓孩子對自己的故鄉產生認識,甚至進一步想要去探索、去熱愛。」

他也提到,自己第一次聽到「林燈」這個名字,是在2006年紙風車第一次到宜蘭員山演出時。當地居民告訴他,有一個林燈文教公益基金會,創辦人林燈先生在事業有成後積極回饋家鄉,長期照顧地方,讓他印象非常深刻,而當年紙風車藝術工程的第一場,也正是因為基金會的大力支持與贊助才得以順利啟動,如今已經由第三代接棒,依然秉持著林燈先生「愛與關懷」的理念,並且持續擴大影響力,這份傳承與延續的精神,更讓他深感敬佩和感動。

任建誠說:「我們在創作的核心價值裡,強調三件事:創意、美學,以及愛與關懷。林燈先生的故事,以及莊素珠女士長年對藝術教育與弱勢孩童的投入,正好代表了『愛與關懷』這個價值。因此在宜蘭的第一場演出,我們也希望把他們的精神放進故事裡,提醒孩子要努力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有能力。而當能力增長之後,要懂得幫助別人,這也正是林燈先生生前最重要的理念──幫助大家、回饋家鄉。」

身為林家第三代,林燈基金會董事長林明昇則在受訪時表示:「紙風車劇團的每一齣戲,幾乎都是為孩子量身設計的,重點不只是看得開心,更希望能學到價值。這次特別把我爺爺林燈先生的故事融入劇碼,還回顧媽媽當年的影像片段,讓基金會非常感動,他們一生關心宜蘭學子的教育,能透過戲劇被孩子認識,不只是紀念,更是一種傳承,希望我們也能讓這份愛與關懷的力量延續下去!」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