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短篇創作成新主流.點亮新世代書寫力與想像力 第八屆「林燈文學獎」年度盛典登場!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中保科技集團及國產建材實業集團旗下的林燈基金會與中保基金會,於今日(5/24)在國立蘭陽女中舉行「2025宜蘭高中職獎助學金暨林燈文學獎頒贈典禮」,表彰來自宜蘭縣9所公立高中職的77名優秀學子,以及97位在文學創作上展現非凡才華的得獎者,透過實質獎勵與公開肯定,為孩子們的學習歷程留下光榮印記,也為他們的夢想注入更堅實的力量。

走過八年耕耘,「林燈文學獎」早已成為宜蘭學子心中最具指標性的創作盛典,吸引熱愛書寫的國小、國中與高中職學生踴躍參與,徵件類型涵蓋童詩、新詩、小品文、極短篇及封面封底設計,形式日益多元,也讓創作擁有更多可能。

今年共計收到459件作品,歷屆總數突破2,300件,展現學子源源不絕的創作能量。每年出版的得獎作品集《員山吟望》,也已成為地方文學教育的重要成果,並於「蘭燈空間」提供閱覽與販售,將創作精神延伸至日常閱讀之中。

文學獎召集人吳茂松老師表示,「文學創作不只是書寫,更是一種『溫柔而深刻』的學習歷程,孩子們在創作中練習觀察與感受,透過文字回望家鄉、描繪情感,也學會理解他人與世界,而這正是文學教育最深刻的價值。」

極短篇崛起與AI時代交錯,文學創作更需回歸真實

走過八年耕耘,「林燈文學獎」早已成為宜蘭學子心中最具指標性的創作盛典。(圖左四林燈文學獎召集人吳茂松老師、右五林燈基金會總執行長,與本屆榮獲首獎得主合影)

值得關注的是,高中職組的極短篇作品逐年倍增,顯示簡短有力、餘韻猶存的文字風格,已逐漸成為主流創作趨勢。吳茂松老師指出,「極短篇雖有限字數,卻深受年輕創作者喜愛,這可能也受到Reels、Shorts等短影音文化的影響,讓他們在文學創作的表達形式上也有一些新的傾向,我認為這不只是吸引力,更是一種值得觀察的趨勢。」

不過,他雖然樂見學生勇於嘗試這種高度濃縮的文體、展現豐富創意,但同時也以「謹慎的樂觀」看待這股潮流,以及AI帶來的潛在影響,「隨著AI寫作工具愈趨普及,有些作品看起來新穎,卻缺乏真實的情感與內在連結,因此評審過程中,我們會特別強調『真實感』與『內在邏輯』,期盼學生能從生活經驗出發,即便創作的是虛構故事,也能融入真切的情感投射與現實的觸角。」

「林燈文學獎是讓年輕創作者被看見、被聽見的舞台!」

今年多位獲獎學生的表現可圈可點,不僅展現深厚的創作實力,也再次印證「林燈文學獎」作為青年文學培育平台的重要價值。來自蘭陽女中的張晉昀,去年雖未入選,今年不氣餒再度挑戰,最終勇奪高中職組小品文首獎,她形容,這不只是一場比賽,更是一個讓年輕創作者被「看見與聽見」的舞台;而來自國華國中的張晴雁今年同時在小品文與極短篇雙料獲獎,認為將生活感動轉化為文字,是文學創作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廖聿展、廖聿淮和廖聿晞三姊妹今年同獲林燈文學獎,格外開心。(圖左起廖聿淮、林燈基金會總執行長林純美女士、廖聿晞、廖聿展、指導老師廖秋愉老師)

本屆還出現「三姊妹同時得獎」的歡樂場景,姐姐廖聿展獲得國中組新詩首獎,妹妹廖聿淮與廖聿晞則雙雙入選國小童詩優選,三人長年在家庭文學氛圍中培養閱讀與創作習慣,這次齊獲殊榮,格外開心;而宜蘭高中紀亮丞以清新的插畫風格,描繪宜蘭自然風貌與林燈老宅,拿下封面封底設計首獎,展現出視覺藝術與文學意象交織的創作張力。

此外,還有自學生楊舒惟,從第二屆起年年參賽,今年正好是她最後一次參與,終於以新詩創作摘下高中職組新詩首獎,她幽默感謝林燈基金會「把拔」多年來的零用錢支持,也坦言,這段與文學獎相伴的歷程,是她成長過程中最豐富且難忘的一段回憶。

除了透過獎學金挹注學習動能,林燈基金會也持續以多元形式陪伴學生成長,像是近年透過「蘭青計畫」持續支持蘇澳海事,提撥經費協助學校優化訓練設備、補助比賽旅費,讓更多技職選手能穩定備戰、持續進步,該計畫已培育多位學生於全國技藝競賽中脫穎而出,屢獲佳績,展現堅強實力與卓越潛力;同樣透過「蘭燈之星」計畫成功轉型的羅東高工,也在今日活動中由主任游宇聖分享學校的轉型歷程與人才培育策略,展現教育創新與產學結合的豐碩成果。

企業導師論壇助攻未來職涯,全英語交流分享求職技巧

(林燈基金會與林燈英語資源中心於「蘭燈空間」舉辦企業導師論壇,邀請Popeyes台灣代理金皇食品副總經理許宗立擔任主講人,分享國際職場經驗。)

典禮結束後,林燈基金會與林燈英語資源中心於「蘭燈空間」舉辦企業導師論壇「Landing Your Dream Job: Tips and Tricks for Job Seekers(搶下夢想職缺:求職技巧全攻略)」,邀請Popeyes台灣代理金皇食品副總經理許宗立分享國際職場經驗,許宗立曾任紐約

Assurant人資主管,這次特別就求職和面試技巧進行經驗分享,與近40位參與英語表達力提升計畫的優秀學員,一起用全英語的型態,針對職涯探索方式、求職必備技巧和職場思維等三個面向,帶來一場實用且啟發性的對話旅程。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