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公民團體反對草率環評北宜高鐵提八大質疑

(宜蘭大新聞中心/宜蘭報導)高鐵明(5)日召開公聽會前夕,宜蘭公民團體「針對北宜高鐵環評公聽會」 聯合聲明反對草率環評北宜高鐵
零方案及北宜直鐵應納入完整評估針對北宜高鐵的八大質疑:
一、高鐵無法紓解國五塞車,反而可能加劇宜蘭交通問題!
環評報告顯示,即便北宜高鐵建設完成,國道5號仍處於過飽和狀態,因此高鐵並無法解決國五壅塞問題。高鐵運量以花東及宜蘭地區衍生需求為主(假日占比53%),顯示未來宜蘭的交通壓力將進一步加劇。
此外,高鐵旅客使用小汽車與計程車為主,公車使用率僅5%,將導致車站周邊停車與接送需求大幅增加,影響地方交通秩序與環境品質。相比之下,若採直鐵方案,可維持台鐵環島鐵路功能,減少轉乘不便,並確保台鐵持續健康營運。
二、地方溝通不足,影響程序正當性 !
北宜高鐵計畫涉及宜蘭市、礁溪、頭城、壯圍等行政區,攸關地方產業發展、土地徵收、交通規劃及居民生活品質。然而,環評前的地方說明會資訊揭露不足,未能充分回應地方關切。2024年8月2日,社團法人「公民幫推」於頭城鎮舉辦「北宜新軌道社會溝通計畫」說明會,與會的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及居民普遍對高鐵計畫持反對意見。此案應納入更完善的公民參與程序,如公聽會或聽證會,以確保決策符合地方需求。
三、未評估高鐵對農地與地方聚落空間的衝擊!
北宜高鐵平原段沿線將切割大面積農地與聚落,如福成、金面、二城、大竹圍等,影響農業灌溉系統、土地利用紋理及地方聚落發展。然而,報告書並未對農地、水文、視覺景觀影響進行深入分析,恐將破壞宜蘭珍貴的農村環境與生態資源。
四、未評估台鐵直鐵零方案,規劃內容缺乏完整性
2023年6月28日,立法委員陳椒華於立法院召開「宜蘭高鐵二階環評範疇界定評估項目協調會」,與會單位包括交通部路政司、鐵道局、台灣世曦公司、學者專家及消基會等。會議決議,應將「與高鐵路廊接近,且符合台鐵技術規範之直鐵方案」納入零方案評估,以進行經濟效益及財務分析。然而,目前環評報告書並未依決議將該直鐵方案納入評估,規劃過程欠缺公平性與完整性。
五、高鐵經濟效益評估不應納入「土地」增值效益,應做區域性分析
北宜高鐵的經濟效益主要來自產業經濟外溢效益(55%)及土地增值效益(21%),合計佔總效益76%。然而,觀光產值可能僅是不同遊憩區之間的轉移效應,難以視為整體社會效益。此外,宜蘭已深受觀光人潮壓力,高鐵若進一步帶來大量遊客,恐加劇地方交通與環境負擔。
另據環評報告,高鐵站旅客使用運具比例顯示,僅5%搭乘公車,多數仍依賴小汽車與計程車,顯示高鐵將加重宜蘭交通問題,而非改善現況。此外,高鐵土地增值效益主要來自農地變更開發,然而土地增值收益最終多由開發商與地主獲利,並非全民共享之公共利益,政府不應將此列為高鐵建設的社會效益。
六、高鐵計畫與現行交通建設缺乏整合性
目前宜蘭鐵路高架化計畫與台2庚延伸線計畫均已進入環評與綜合規劃階段,高鐵路廊將與這些計畫產生交叉影響。然而,環評報告未就工程、用地、視覺景觀及都市發展進行整體評估,顯示規劃缺乏全盤考量,可能影響既有交通建設的推動。
七、宜蘭需要的不是高鐵,而是更完善的地方公共運輸
根據「公民幫推」於2024年舉辦的地方座談會,宜蘭居民普遍認為,應優先發展區域性公共運輸,例如強化「宜蘭好行」公車路網,並打造自行車友善環境,以發展低碳旅遊,而非推動高鐵建設來吸引更多車流與觀光人潮。
八、宜蘭應延續均衡發展的原則,而非單點式發展
長期以來,宜蘭縣依循《宜蘭縣國土計畫》發展策略,透過台鐵沿線車站均衡帶動各地發展。然而,高鐵宜蘭站的開發模式將導致資源集中於單一站點,破壞過去宜蘭「文化、觀光、環保立縣」的核心價值。重大交通建設應符合宜蘭的長遠發展方向,而非僅考量短期經濟效益。
結論
北宜高鐵計畫涉及地方交通、土地規劃、環境保護及經濟發展等多重面向,然而現行規劃未充分納入直鐵方案評估,經濟效益分析存在偏誤,地方溝通亦不足。政府應回歸客觀、專業的評估,並確保地方參與,以制定符合宜蘭永續發展的最佳交通建設方案。
聯名單位:
高鐵延伸宜蘭監督聯盟
守護宜蘭工作坊
宜蘭惜溪聯盟
宜蘭縣國土計畫讀書會
宜蘭縣野鳥學會
宜蘭縣文化協會
社團法人公民幫推
時代力量宜蘭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