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藝園區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園演出 8月再推豐富節目好戲連台

(記者邱玉君/五結報導)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宜蘭傳藝園區「109年傳統藝術接班人駐園演出計畫」, 8月份繼續推出豐富精彩的節目,每周二到周日,由【屏東縣滿州鄉民謠協進會】、【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楊秀卿說唱藝術團】、【漢陽北管劇團】、【彰藝園掌中劇團】、【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陸續帶來滿州民謠、布袋戲、說唱、北管戲曲、歌仔戲等多樣豐富的演出內容,歡迎民眾蒞臨觀賞。

第2度參與本計畫的【屏東縣滿洲鄉民謠協進會】民國68年在鍾明昆教授的協助下成立,積極在滿州鄉各地採集傳統滿州民歌,以及找尋熟悉、擅唱滿州民歌的歌手。過程中發現在港口村能唱遍滿州民歌又能即興對唱,擁有細膩情感及充滿韻味嗓音的張日貴。

在鍾教授及協會的邀請下,她擔任滿州鄉8個村里的民謠推廣教學總指導,也與鍾教授有系統地整理散落在各地的滿州民歌。張日貴歷經艱辛的成長背景與豐富的生活經歷,讓她的歌聲流露出豐沛情感。她承襲了恆春民謠的傳統,同時在演出及教學經驗中形塑了滿州民謠的唱腔與地區風格,被譽為影響力不容小覷的「滿州名歌手」,並於101年獲得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表演藝術滿州民謠保存者。此次演出計畫中擔綱主演的結業藝生張碧英及張錦桂,即是張日貴藝師在滿州民謠推廣路上收穫的甜美果實。

張碧英是滿州民謠的重要推手之一,她早期與時任協會總幹事的先生潘正行帶著張日貴到滿州鄉各村教學,推廣已漸漸流失的古早民謠。在傳習滿州民謠期間逐漸學習民謠演唱,並在因緣際會下,開啟了滿州民謠唱詞的創作之路,長年下來,已累積了60多首各調歌詞。

張錦桂原本對滿州民謠演唱完全陌生,在張日貴阿嬤到各村推廣時開始接觸、學習民謠吟唱,一點一滴紮下根基。喜愛表演的她也嘗試編劇,利用閒暇時間進行古調新詞的創作,並結合村內的鄉間故事及古老傳說編寫劇本。2位結業藝生加入張日貴藝師傳習計畫時已逾花甲之年,除了學習滿州民謠演唱還要練習月琴彈奏,但他們不畏路途遙遠,幾乎天天往返住處及藝師居住的港口村,勤奮練習至深夜,努力不懈完成習藝,並成為藝師持續推廣民謠的堅強助手。

阿嬤們對民謠的熱情、創意及精神,也展現在接班人計畫的演出中。此次演出的兩個節目《悠悠古調牛尾伴》及《寶川平貴愛在滿州》,是透過戲劇串聯〈四季春〉、〈思想起〉、〈平埔調〉、〈守牛調〉、〈數魚栽〉、〈楓港小調〉、〈五孔小調〉、〈牛尾伴〉、〈楓港老調〉等多首古調民謠,以舞臺劇的方式呈現。

透過劇情的引導以及阿嬤們富含情感的歌聲,表現當時人們唱出民謠的生活環境與心情,讓觀眾更能清楚明白民謠的意涵。像是經典的曲調「牛尾伴」,又稱牛母伴、牛尾擺、牛尾絆等,是恆春最早出現的古老民謠。通常用於女兒出嫁前一晚,由母親、新娘、姨嬸及姊妹們演唱,藉以勸誡及叮嚀新娘。常會以描述自然景物或傳說故事的比喻來表達內心悲傷的情感。阿嬤們演唱時的真情流露、動人的歌聲、真摯的情感,都令觀眾為之動容!今年【屏東縣滿洲鄉民謠協進會】的節目內容去蕪存菁並增添新的元素,邀請大家蒞臨欣賞阿嬤們強韌的生命力、使命感以及表演熱情,一起為遠道而來的阿嬤們應援鼓勵。

8月份表演節目還有【弘宛然古典布袋戲團】演出《西遊記-火雲洞》,唐僧取經途中遭紅孩兒捉走,徒弟們前往營救的過程。【楊秀卿說唱藝術團】帶來《十二生肖》、《梁祝》、《翁某相褒》、《紙馬記》…等精彩臺灣傳統唸歌選段。【漢陽北管劇團】的《天水關․出師表》演出孔明向主公上表出師,兵伐中原的情節。【彰藝園掌中劇團】則帶來《孫臏鬥海潮》、《大鬧天宮》等2齣布袋戲經典好戲。【財團法人廖瓊枝歌仔戲文教基金會】的《李三娘․井邊相會》演出李三娘與兒子咬臍郎相逢卻不相識的悲情酸楚。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歡迎民眾進劇場觀賞演出,宜蘭傳藝園區室內劇場各項服務設施每日均有定時清潔、消毒,工作人員每日進行健康自主管理並配戴口罩。民眾於宜蘭傳藝園區入口請配合量測額溫,進入劇場觀賞演出請配合實聯制填寫聯繫單,並需全程配戴口罩,以維護舒適安心的劇場空間。詳細活動資訊,請密切注意傳藝中心官網http://www.ncfta.gov.tw/或臉書搜尋「國立傳統藝術中心-NCFTA」。

 

 

 

………………………………………………………………………………………….

閱讀更多

相關文章

Close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