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頸椎間盤置換手術 改變一位婦女後半輩人生

【記者林周龍/羅東報導】一名50歲陳姓婦女在超市工作超過十年,長時間勞力工作導致她經常腰痠背痛,近期她有感肩頸痛、手麻症狀加劇,甚至痛到睡不著、坐不住,就醫檢查才發現自己頸椎間盤突出。

羅東博愛醫院脊椎微創中心黃安平醫師檢查後,發現是發生在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導致肩頸酸痛,而且突出部分已經壓迫到脊髓,不處理往後可能會有四肢無力、失能風險,一旦突遭外力傷及頸椎,更可能導致癱瘓。
黃安平醫師表示,目前醫學進展下已可透過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來改善椎間盤退化或突出問題。手術將受損的椎間盤移除,並使用一個可活動的「人工椎間盤」取代,保留頸椎的活動度,也有助於較快的恢復日常活動。
傳統頸椎融合手術透過墊片的置放,讓上下節頸椎生長融合,需要三個月配戴頸圈固定,也因為會讓一節脊椎失去活動力,使得上下鄰近的椎間盤承受更大的壓力,長期下來,鄰近節段可能因為代償壓力而加速退化。相較之下,人工椎間盤因為保留了原本的活動度,能減輕上下相鄰關節的壓力,避免加速退化風險。
術後一週,陳婦已能恢復日常生活,她表示,這次手術也讓她重新思考工作與生活,為避免再度因低頭、搬重物工作加重頸椎負擔導致舊傷復發,她決定重新找工作,鼓起勇氣50歲後展開人生下半場。頸椎間盤突出是3C時代常見文明病,長期低頭、蹲姿搬重物、抽菸都可能導致症狀惡化。生活中應隨時留意姿勢,盡量別讓頸椎過長時間固定單一角度。
肩頸長期酸痛麻,建議儘早到醫院檢查釐清頸椎間盤突出壓迫的位置和程度。目前頸椎間盤突出治療方式多元,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神經根可以考慮先採用保守治療,如藥物治療、復健運動、高頻熱凝神經阻斷術等。但若壓迫到脊髓,建議儘早評估手術,避免癱瘓風險。每位病人病況不盡相同,仍需要由神經外科醫師個別評估。




